大会主题:
“AI音乐教育新生态”
大会时间:
2025年7月12日—13日(7月11日报到)
大会地点:
武汉音乐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乐器协会、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人民音乐出版社、华夏未来文化艺术基金会
承办单位:
中国乐器协会、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协办单位:
武昌区教育局体卫艺中心、江岸区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站、西南大学出版集团、上海音乐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深圳全音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幕后圈、北京魔笛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单位:
云羽之音智能乐器(武汉)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海钢琴集团有限公司、海伦钢琴股份有限公司、美得理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柏斯音乐集团、武汉艾立卡电子有限公司、吟飞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乐海乐器有限公司、四川盛音乐器有限公司、河北秦川文体乐器有限公司、长沙幻音科技有限公司、常州视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珠江钢琴制造有限公司、江苏东方乐器有限公司、雅特乐器股份有限公司、卡西欧(中国)贸易有限公司、湖南音力波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参会人员:
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音乐教育专家、学者、教师、研究生和管理人员、乐器生产企业及琴行(艺培机构)从业者、琴童家长以及其他音乐教育行业相关人士
大会日程
参会说明
会务费:1200元/人(交通、食宿自理)。因场地容量有限,会议限额600人,报满即止。
报名方式:
1. 微信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通道,填写资料缴费(公务卡可绑定微信支付进行缴费)。
2.对公转账:
户名:中国乐器协会
账号:1120 0601 0400 09790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南三环支行
(转账时请注明参会人员姓名、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人员会和您联系发票等事宜)
3.证书获得:所有参会人员均可获得参会证书。
注意事项
1.如需通知和邀请函,请点击下方链接自行下载:
2.会议报名以线上缴费成功为准,不接受现场报名;
3.会议不统一安排住宿,请参会代表自行预订酒店。
大会协议酒店:帛尚中洋酒店(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239号,湖北省人民医院西门对面),大会参会观众可享协议价格,详情可致电咨询。联系人:喻经理 13026158138。
中国乐器协会咨询电话:
010-67669098/1596/5718/2056/8106(工作时间)
未尽事宜另附通知,以上条款解释权归组委会所有。
部分专家及课程内容
吴斌,音乐教育家,曾任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
周海宏,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导,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对哲学、美学、人格与动机心理学有深入研究。
卞留念,国家一级作曲家、演奏家。中国新民乐的开拓者,音乐科技结合的引领者。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闭幕式音乐总监;多次担任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音乐主创及总监, 并荣获“春晚成就个人奖”。
刘沛,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柔性专家;中小学艺术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全国学科教育联盟音乐学科首席专家。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
《AI赋能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郑莉,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首批专家;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体育与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音乐教育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AI时代的美育回归与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型》
谢嘉幸,音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传播学学会理事等。本讲座将围绕“AI时代的美育回归”与“音乐教师的角色转换”两大主题展开。剖析人工智能对教育生态的深刻冲击,指出AI不仅重构知识结构,也挑战教育的本体价值。聚焦音乐教师的角色再定位。
《弦歌五十载、智启新时代》
张霞,武汉音乐学院教授,现任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曾在国内外多次成功举办独唱音乐会。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二十余篇学术论文。参与编著《中国经典民族声乐重唱作品教学曲集》等多部教材的编写工作。主持及参与多项省级、院级教研与科研课题。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嬗变与应变:人工智能与未来音乐教育》
向文,音乐与舞蹈学博士,武汉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原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音乐教育、中国传统音乐等。先后在《音乐研究》《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学》等期刊发表专论20余篇,出版论著多部,并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长江流域田歌形态与地理分布的数字化研究”、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项目“中华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系”子项目“五音繁会——长江流域民间歌曲”“江汉平原民间歌曲研究”等教学及科研项目。
《人工智能生成式视唱练耳
教学创新路径与实践》
黄茜,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党总支书记、作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主要从事视唱练耳教学与理论研究,出版专著有《音乐经典视唱》、《音乐经典练耳》,主编《中国经典民歌视唱练耳创编曲集》(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
钢琴板块
1-《人工智能时代钢琴教师如何生存?》
王大立,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后导师;广东省钢琴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录音师协会会员;高级音响工程师、录音师 高级摄影师、钢琴调律整音师。著有《钢琴艺术之路》、《钢琴教学法》等专著,国家级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9篇、科普文章11篇、艺术作品6件,出版个人演奏专辑。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及师生专场音乐会等共68场。
2-《约瑟夫·班诺维茨钢琴教学理念
——以指法教学为例的探索》
艾美霖,旅美青年钢琴家、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出版专辑《 Buxtehude by Arrangement 》,出版译著《钢琴指法指导》。本讲座深入探讨美国钢琴家、教育家约瑟夫·班诺维茨的教学理念。包含班诺维茨的介绍、核心教学理念,如尊重原作、音乐为根本、指法的一般法则,以及具体的指法教学方法,如音阶、半音阶、琶音指法技巧和教学建议。
3-《音乐教育中的表达性写作:
钢琴表演焦虑干预的机制与实践》
宋小芬,武汉音乐学院音教学院钢琴教师、钢琴演奏博士。2005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2011年获最高奖学金赴英国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学习,2017年获最高奖学金赴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获演奏博士文凭。求学期间曾获得多项英国音乐学院奖项。宋小芬活跃于国内外舞台,多次受邀参演英国重要艺术节并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深受观众喜爱。
4-《钢琴二重奏
在音乐教育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及重要性》
乐榄,武汉音乐学院青年钢琴教师,本臻音乐签约艺术家。自幼习琴,2005年考入厦门市音乐学校,201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表演专业,本硕连读,师从谭小棠和李其芳教授。获第十一届深圳钢琴公开赛教师双钢琴组第一名。在多地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参加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音乐大师课”等多个音乐会的艺术指导以及多项钢琴比赛评委。
5-《从“外显”到“内在”
——钢琴技巧的训练与实践探索》
余东阳,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硕士、欧洲钢琴教师协会行政秘书。本工作坊通过讲座的形式,聚焦钢琴技巧话题,力图探索钢琴技巧的“新”实践,结合前沿钢琴教育理念融合创新;深挖钢琴的“心”实践,用心理学视角解读钢琴艺术。活动期望为当下中国钢琴技巧教学带来新的思索和实践。
6-《音乐同步学习法及其认知神经科学证据
——浅谈英国音乐课程对我国基层音乐教学的启示与践行》
骆天,中南大学心理学硕士、英皇DipABRSM演奏文凭获得者、《PIANO TIME》中文指导手册编写者与首席师训官。本讲座以我国基础钢琴教学为背景,介绍英国音乐课程的引入对我国基层教学的启示。深入探讨英国音乐教育家保罗·哈里斯的“音乐同步学习法”,寻找认知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依据,分享其在课堂中的推广实例。
7-《少儿钢琴弹唱课程》
刘聪,少儿钢琴弹唱资深讲师,布咚音乐少儿弹唱核心讲师,视频号平台签约主播,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特聘艺术导师。讲座内容主要包括:钢琴/声乐老师如何开启少儿弹唱课程;少儿弹唱课程设计及招生妙招;招生引流方法及课程案例分享;弹唱课程如何与传统钢琴课融合;少儿弹唱教材的使用及搭配建议等
8-《AI能否取缔人类灵魂深处的乐思》
(通过原创钢琴作品与AI创作作品的分析、对比,进行探讨)
辛欣,武汉音乐学院钢琴教师、毕业于德国维尔茨堡音乐学院,德国国际音乐与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江钢琴学院艺术家。由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个人原创《辛欣钢琴改编曲集》。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参与撰写多部本科钢琴教材的编写。
李京倍,武汉音乐学院钢琴教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音乐艺术博士。出版个人专著《基于系统论视角的钢琴演奏研究》和个人专辑《琴键上的打击乐——约翰·凯奇预制钢琴经典作品曲选》,主持多项省级和校级重点项目,并参与多部本科钢琴教程的编写。
本讲座将通过系列近期原创钢琴作品的解读,分析作品中凝练着作曲家精心的乐思和深藏的巧思,以及逻辑严密、匠心独运的织体形态,对比AI的作品创作,解读如何看待AI在音乐领域的创造力。探讨AI是否能取代人类深思熟虑和巧夺天工孕育出的作品。
教学法板块
1-《奥尔夫乐器合奏工作坊:
中国"七声音阶"的即兴编创》
黎莎,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教授,理论教研室主任。“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专家。主要从事音乐教学法的研究与教学,侧重从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等新的视角,将相关理论融入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与研究中。近年来主持参与省级、校级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上线线上课程1门,荣获全国、省级音乐教育类比赛奖项6项。
2-《达尔克罗兹方法-体态律动工作坊:
基于个人数据库(ima.Copilot)的智能“体态律动”目标练习生成》
谢呈,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曾获德国巴伐利亚州教育、科学部颁发的“巴伐利亚文化大奖”;北京市高校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国际国内学术演讲、国际国内出版多部著作;中国儿童中心教育专家;首译我国大陆地区第一部雅克-达尔克罗兹著作《达尔克罗兹方法-体态律动》,雅克-达尔克罗兹理论著作《节奏、音乐、教育》。
3-《身心协调、内心富足的音乐教育
——体态律动的中国化实践研究》
正木一辉,正木音乐学园校长,日本国立音乐大学硕士,曾任国立音乐大学助教,体态律动教学法实践专家,日本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学会会员,在日本发表多篇相关论文。正木成人钢琴实用速成法讲师,日本音乐类大学留学资深指导。亚洲国际合唱比赛、TSP国际音乐公开赛评委。长期致力于体态律动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活用研究,在全国各地开展体态律动教学法培训活动,所教授的体态律动及合唱课程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4-《从身体出发的即兴演创》
何璐,广州南方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首位邓肯舞蹈研究者、何璐乐教坊创始人。
5-《“两只小象”协作式体态律动教学法工作坊》
李茉,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音乐教育系主任。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国家一般课题《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体系的中国化实践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著有学术专著《让音乐课动起来——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
6-《基于新体系理念的歌唱素养课》
曹冰颖,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教授、歌唱教研室教师。2010年赴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柯达伊音乐教育研究院学习合唱指挥,2011年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参与“中央音乐学院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全国音乐骨干教师培训班”共24期教师培训。2023年参与完成的《授渔计划-央音1+1全国乡村音乐教师培训及音乐美育实践活动》项目荣获北京市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三等奖。
7-《音乐团体减压鼓圈》
——陈葸静、何璐、鲁娜
音乐治疗板块
1-《共鸣·共情·共愈:音乐心灵疗愈》
徐凤萍,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音乐治疗教研室主任,音乐学学士、舞蹈学硕士、艺术治疗学博士,注册艺术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编写教材5部,出版译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2项;牵头成立“心灯”艺术治疗工作室,义务为残障人士提供艺术治疗公益服务,引发良好的社会反响。创作并导演艺术疗愈剧《心灯》,公演后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好评。
2-《音乐治疗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应用》
王斐,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教师,武汉音乐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师,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会员,中国注册音乐治疗师,美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一级音乐治疗师,美国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音乐与医学中心认证音乐心理治疗一级资格证。曾在美国多个医院、社区、疗养院、特殊教育机构和学校做音乐治疗。
3-《以歌为药:
歌唱课堂教学革新,赋能音乐治疗师成长》
魏艳,女高音,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声乐副教授,曾举办多场独唱音乐会,并多次在校内外专场音乐会中担任独唱。所撰写的论文曾在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论文评选中获奖,并发表于《黄钟》等刊物。合著《声乐教程》、《声乐集体课教程》等。负责、参与完成《加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群建设》《高师声乐小组课授课形式多样化研究》等省、院级课题。近年来带领学生举办多场校内外音乐会及“魏来有你”系列音乐会。
裘舒涵,武汉音乐学院声乐教师,抒情花腔女高音、声乐博士。曾参加多项国内外声乐赛事获奖。发表多篇论文并担任《声乐实用基础教程》副主编。参与湖北省教育厅《智能交互在音乐专业合作钢琴课堂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可行研究》、“《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对高校声乐学科的指导”等科研项目,并发表论文。
陈葸静,VMC(中国)四级鼓圈引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治疗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音乐干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音乐治疗师行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艺术治疗学组音乐治疗学组组长。
洪瑞祥,清华大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集体展示活动(戏剧诵读类)指导专家,国际创造性艺术教育与治疗协会(IACAET)理事、曾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教师。
6-《基于认知加工的音乐镇痛疗愈机制》
刘颖,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基础心理学博士,统计学博士后。在SCI、SSCI和CSCI发表论文20余篇。两次获得全国心理学大会博士论坛汇报一等奖(2016、2018)、两次入围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2021、2023)。现受聘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心理健康指导专家。担任《Frontiers in Psychology》《Psychology of Music》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7-《奥尔夫音乐治疗
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与社交障碍的干预作用》
熊入静,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音乐学系主任。 指导学生论文入选2022美育与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2023年首尔第十四届亚太音乐教育研讨会论文宣讲和海报展示。目前科研团队“奥尔夫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社交与语言能力提升效果的实证研究”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孤独症康复中心与重庆市融智特教中心同步进行,致力于构建'高校科研+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音乐疗愈体系。
陈赟婧,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师从熊入静副教授。目前孤独症儿童研究课题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孤独症康复中心与重庆市融智特教中心同步进行(团队成员之一)。
器乐教学板块
1-《排箫趣味教与学与四元综合乐教手段》
朱则平,音乐教育家、“四元综合”乐教法创始人,广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美艺术教育交流中方成员、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儿童作曲教学专家、中国综合艺术课程与教材研究核心专家、全国中小学器乐教学(竖笛、排箫等)主要传播者之一。先后担任湖北省教研室和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音乐教研员、艺术室主任。原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教育部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教育版国家《艺术·音乐》教科书主编。
2-《竖笛吹奏融合奥尔夫打击乐器之运用》
郑惠文,台湾竖笛教育专家。2004年以来指挥学生乐团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多次获奖。曾在广州、南京、太原、成都、长沙、株洲、北京、杭州、苏州、内蒙、郑州等地多次担任竖笛教学研讨会讲座及教学。出版《Recorder from the Beginning》竖笛教本系列国际中文版;高音笛、中音笛教材《爱笛生乐园》、编配多首竖笛交响化合奏曲。
3-《礼乐弦歌 京腔京韵
——中国音乐教学法之国粹艺术微探》
吴星源,全国礼乐弦歌师资培训导师;星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等级水平考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佛山市政协委员;曾代表广东省政协,广东省公共外交协会赴波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多次个人及师生专场音乐会。
4-陶笛教学工作坊
《小学陶笛重奏乐团节奏不稳定的解决策略》
马青青,河北省邢台市龙泉小学音乐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区级名师。音乐优质课曾获省、市、区一等奖。2024年学校陶笛社团演奏的五重奏《歌声与微笑》获“洪啸杯”全国陶笛邀请赛合奏组一等奖。
《三维聚力:小学中高段陶笛课堂提质增效策略》
李然,重庆市巴南区世贸小学音乐骨干教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理事,重庆陶笛专业委员会会长。曾多次获得“优秀人才奖”、“巴南好老师”等荣誉称号。在十年的小学陶笛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器乐比赛奖项。
《4-6岁幼儿陶笛教学方法与策略》
赵利,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教研组长。担任中国陶笛艺术委员会理事,昌平区陶笛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六孔陶笛绘本教材《陶笛王国漫游记》执行主编,《乐乐陶陶寻宝记》十二孔陶笛绘本教材执行副主编。
《银龄乐享
——陶笛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扬,福建省永安市第四中学音乐教师,永安市老年大学器乐学会副会长。获得陶笛教师指导证,古埙教师指导证。从事音乐教学35年,曾获得市教坛新秀、优秀教研组长等称号,永安市教学比武一等奖,永安市优秀教师的荣誉等。
5-尤克里里教学工作坊
田戛然,毕业于法国圣埃蒂安国家音乐学院,曾编写《零基础学尤克里里》、《中小学尤克里里弹唱、重奏与合奏作品选》等教材。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尤克里里考级编委,天津市尤克里里考级教材副主编。“华夏未来星月之音”尤克里里创始人;2021年第十届夏威夷国际尤克里里大赛keki组别世界亚军,季军导师,国际国内各大尤克里里专业比赛受邀评委。
6-吉他教学工作坊
苍小天,青年指弹演奏家与音乐制作人,娜塔莎吉他品牌推广大使。幼年开启音乐之旅,先后学习单簧管与吉他,不断拓展音乐边界,曾组建乐队并在各大音乐节演出。2015年获吉他中国木吉他大赛指弹原创组第二名。此后,苍小天加入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音乐风格日益多元。他运营自媒体平台,分享音乐知识与乐器评测,担任比赛评委,举办多场音乐会,音乐作品收获广泛喜爱。
电子音乐创编板块
1-《换一种方式学音乐:
新声创编体系教学法分享》
李泳彬,音乐制作人、幕后圈创始人,毕业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营销管理硕士专业和英国利兹音乐学院音乐制作学士专业。他是知名录音师、混音师和制作人,合作艺人众多,如陈奕迅、周笔畅、曾轶可、张靓颖、孙俪、老狼、陈楚生、袁娅维、华晨宇等等。在 2014 年创立了精英音乐人服务平台——“幕后圈”,致力于给音乐人以及青少年提供教育培训与商业解决方案,至今已发展成为业内广为人知的服务品牌。
2-《数字赋能音乐编创课堂教学
——中小学音乐编创课程实践专题汇报》
李悦,北京教育学院音乐系教师、旅奥青年钢琴演奏学者,奥地利莫扎特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长期致力于现代欧美钢琴教学法的实践教学研究。曾发表论文《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Individual Zone of Optimal Functioning Model Applied to Music Performance Anxiety in College Piano Majors》(SSCI)、《小学音乐课堂学科综合的研究》等;主持课题《数字化任务驱动式中小学音乐编创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翻译英国RSL古典钢琴等级认证教材数册等。在全国开展多样主题、独/重奏的艺术普及讲弹音乐会数十场。
3-《声音设计师
——构筑未来的核心职业》
李佳骐,声音设计师、音乐制作人,8082音频工作室创始人,杜比中国音频顾问、腾讯音频合作伙伴及Genelec战略合作者。主导游戏《黑神话·悟空》音频设计,参与《王者荣耀》、《开心消消乐》等游戏制作。兼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导师、上和弦学院导师,并负责制定《游戏音频设计流程与规范》行业标准,推动游戏音频专业化发展。
4-《音频乐器产品在数字音乐教育中的
应用及创编制作经验分享》
贾逸可,滚石签约原创音乐人、配乐人、歌手、MIDIPLUS设计总监、Waves Audio产品设计师、《编曲的力量》书作者。B站知名UP主,和人民日报、新华社、奥委会官方合作,全网播放超7000万。原创单曲《常玉》获周杰伦点赞评论认可。设计音频乐器产品畅销全球,影视游戏配乐获海外多个奖项,在CCTV6播出,填词《北京欢迎你》(冬奥版)亮相电影《白塔之光》全国上映。
基础音乐教育板块
1-《“感知在先”的音乐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新教材中的单元重组与实践展示》
张露予,奥尔夫音乐教法讲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师。2021年赴美国奥尔夫协会和旧金山奥尔夫学校学习,获美国奥尔夫协会Ⅱ级教师资格。致力于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音乐美学、音乐疗愈等领域,受邀担任全国多单位“国培”、“省培”音乐教法专家,主持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地区等音乐师资培训数十场,一线教学6000+课时,培训教师数千人。
张秋悦,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实验小学音乐教师,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多年奥尔夫音乐启蒙与教学经验,授课内容实操性强、丰富有趣、易于上手,秉持“尊重,探索,希望,同理心”的价值观,以音乐为载体发展幼儿综合能力与素养,为儿童全面成长做好铺垫。??
王雅琪,中国音乐学院硕士、青年二胡演奏家,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实验小学。师从胡琴艺术家宋飞,曾获金钟奖、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三大奖项。入职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实验小学后成立“人实弓弦乐团”,曾获国际、全国和市级多场比赛金奖。
李萍萍,江西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硕士,任教于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校区。专注小学音乐教育与教学实践,探索融合多种音乐教学法打造沉浸式音乐课堂,形成“趣味游戏+多元感知+文化浸润”的特色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斩获区级艺术展演金奖5项,带领校童声合唱团摘得中国国际合唱节童声组三等奖。
2-《音乐智能评测技术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许炜,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副教授。从事人工智能与教育技术的相关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2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先后在国际及国内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目前在研国家重点研发“揭榜挂帅”项目“学生综合素养多模态数据智能处理技术”课题。业余时间主导研制的“微助教”互动教学系统覆盖全国3000余所高校(含高职),服务教师46万人,学生600余万。
3-《中小学课堂乐器教学
与学校、社会、数字三维教育空间融合研究》
铁梅,辽宁省乐器学会理事长,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理论教研部副教授。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中国音乐文物大系·辽宁卷》、《音乐数字化集成服务示范》、《板膜弦协和共鸣式新型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研制》等相关课题。担任《戏曲说唱音乐》、《中国民族乐器考》、《辽宁千山佛教音乐》、《民族器乐概论》等专著、教材副主编、编委等。
4-《音乐涵养成长
——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课例展示》
刘玉琦,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华中科技大学副高职称,荣获“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艺术教育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曾多次在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小学音乐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中获奖,发表多篇文章;撰写出版物《萤火虫校园合唱作品集》、《音乐让我们在一起》;带领合唱团赴美国辛辛那提参加世界合唱比赛获奖;指导青年教师多次荣获国家基础教育精品课获部级优课。
5-《数智时代中学音乐课教学
多模态创新研究》
姜丽霞,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抒情花腔女高音。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2015-2016年度访问学者。曾参与出版中国高教出版社《声乐教程》编写工作;发表多篇论文;申请湖北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5首经典民歌汉译英对照译本》和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35首中国经典艺术歌曲国际标准化翻译与研究》,即将出版。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音乐教育研究板块
1-《全感音乐实验室:
数智化式音乐教育新模态》
甘玮,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小提琴教育、人工智能与音乐教育。曾主持或参与《乐器资源数字化技术规范研究与应用示范》等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学习效果数据采集与评价》获批国家标准立项。出版多本专著。自主研发教学产品“音乐AI课堂”,获云南省教育厅采纳,并接入云南省教育厅教育资源平台,服务全省520万中小学音乐课堂。
2-《科技×音乐×教育跨界融合
——智能时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涂琳,武汉音乐学院长笛副教授、长笛表演在线课程主讲人。本次活动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音乐教育前沿趋势,探讨科技与音乐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个性化音乐教育服务平台”、“AR智能演奏辅助工具”、“多模态数据的整合与应用”、“演奏实践智能支持系统”等创新应用,从智慧教育新基建、新场景、新理念、新范式等方面,展现人工智能赋能音乐教育的教学变革与创新。
3-《传统听觉训练体系在AI音乐教育场域中的守正创新——基于三本“听觉训练”原创教材的核心价值重构》
李金华,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视唱练耳学科专业团队学术带头人。聚焦人工智能时代音乐教育变革,以三本本土化"听觉训练"教材为研究对象,探讨传统听觉训练体系在AI技术赋能下的价值重构路径。通过剖析教材中的核心模块,讨论AI技术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实现教学方法的守正与革新。
4-《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国际视野》
舒飞群,博士、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讲师,讲授本科生的音乐教育学理论、教育学原理,研究生的音乐心理学文献研读、音乐教育哲学等课程。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音乐学科子课题及《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修订。在核心刊物及国内外其他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获2021年和2024年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万叶杯”论文一等奖。
5-《美育浸润视角下中国音乐教育与心理学记忆理论跨学科教学体系研究》
方紫琪,武汉音乐学院音教学院青年教师,珠江钢琴集团及德国舒密尔签约艺术家,中国第一位在第20届迪努?李帕第国际钢琴大赛获奖者。曾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附小、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及附中,师从蒋立平、常桦、张欣宁、杜泰航、周广仁教授等。德国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学院获得学士及硕士文凭,在意大利伊莫拉国际钢琴学院师从钢琴家阿什肯纳齐(Vovka Ashkenazy)攻读艺术家文凭。多次开办主题讲座赴各大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为演奏家经常受邀于各类音乐舞台。
6-《计算机音乐创作教学实践
——以midi音乐制作和交互音乐创作为例》
周政,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美国犹他大学哲学博士。2025年受邀参加美国西密歇根大学SPLICE国际电子音乐节,电子音乐作品《变迁的回响》首演;钢琴独奏作品《Where the Buffalo Roam》获“Golden Key”国际作曲大赛一等奖;电子音乐作品《对比》获“上海国际电子音乐大赛”三等奖;2024年主持《打开音乐之门》课程获批认定为省级线下一流课程;2023年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出版个人独著《室内乐作品集》,管弦与电子音乐作品《击壤而歌》获美国国际音乐大赛“The American Prize”一等奖。
学生团队
胡又文,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2级音乐学(师范)本科生。主修钢琴、声乐、作曲。在校期间荣获树人奖学金并多次获得学习积极分子称号。曾在 KAWAII 亚洲钢琴比赛总决赛中获得优秀奖,长江杯声乐总决赛获三等奖。随天空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杭州大剧院、琴台大剧院等大型剧院进行合唱专场音乐会演出。交互音乐作品《月蚀弦语》获得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原创音乐剧《空》获批202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立项,原创作品《逃》获得 2024 上海国际电子音乐大赛三等奖。
唐玮一,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3级作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游戏与影视配乐制作,参与制作《铃兰之剑》《物华弥新》等项目的PV配乐。擅长融合不同音乐元素进行创作,风格涵盖管弦乐、国风、世界音乐、都市风(Urban)和Kawaii Bass等类型。在《铃兰之剑》版本预告PV中,负责探险场景与部分战斗场景音乐的创作;在《物华弥新》版本pv项目中,负责部分画面的编曲工作。精通Nuendo、Logic Pro、Wwise、Unity等软件。
潘海丽,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3级作曲专业硕士研究生。深耕音乐理论与音节教育领域多年,具备扎实的作曲核心专业知识体系,曾在武汉、长沙多所中小学实习任教,并担任合唱团指挥,率领团队多次进行公开汇报演出。在创作实践中,熟练运用 Cubase、Sibelius等专业音乐软件,独立完成多种类型作品。同时,拥有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曾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和声等课程助教。
杨傲然,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4级作曲专业硕士研究生。HANA乐队主创、吉他手,TME签约乐队,曾获TME平台2022年度全球独家音乐人最佳新人奖、育音堂地下新声冠军。参与华中师范大学精品校园原创歌曲《你从光中走来》创作实践研究等重大与特色培育项目。以个人和乐队身份参演全球各大音乐节等演出并引起较大反响。
7-《自弹自唱课程中的
性别差异影响研究》
李雯睿,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主编出版教材《中外重唱作品演唱教程》,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现代民族声乐对传统戏曲唱腔的借鉴与传承研究》、武汉音乐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自弹自唱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与实践体系的构建研究》,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论文《自弹自唱课程中的性别差异影响—以湖北第二师范为例》曾获2020国民音教大会“万叶杯”高校在职教师与研究者组二等奖。
8-《音乐家的修炼之道》:
揭秘高效学习与永恒创造的音乐表演艺术
冯欣欣,旅德音乐学者、钢琴家。博士,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次获得国内外科研资助,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德DAAD精英奖等。代表专著《施托克豪森钢琴曲创作研究》,译著《音乐中的思想》等。
孙红杰,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导,上海音乐学院兼职教授,研究领域为音乐史学、音乐批评、音乐文献翻译、文化遗产。出版物有独著《音乐中的文化泛音》、译著《修补裂痕》《协奏曲谈话》《文艺复兴音乐》、“俄耳甫斯音乐译丛”系列译著共19部、个人诗集《览趣集》等。近年来关注西方音乐表演史、西方音乐经验的中国化运用、中华古诗文的入乐吟唱与活态传承等课题。
徐戈,长笛演奏家、教授,现任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法国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访问学者,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音乐节驻团艺术家及长笛导师。中国长笛联合会副秘书长、湖北省管乐学会会长。
9-《和声·共鸣·传承
——合唱艺术的魅力与当下的发展趋势》
潘宇凌,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湖北省合唱协会副会长、湖北省童声合唱委员会主任。举办个人合唱指挥专场音乐会十多场,多次在如“世界合唱比赛”、“中国音乐金钟奖”、“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等专业合唱赛事中获奖。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院级课题研究。所授《合唱与指挥》系列课程荣获2022年湖北省高校一流本科课程。辅导学生多次在全国、省级、校级比赛中荣获各类奖项,2019年被授予武汉音乐学院“教书育人青年奖”。
银发音乐教育板块
1-《银发成人钢琴课线上线下结合的经验》
蓝调小生,布咚音乐创始人、视频号教育类头部主播、互联网教育资深运营操盘手、知名流行钢琴音乐人。互联网音乐教育10年经验,大型琴行运营操盘理20年,成人钢琴教学研究20年,编写出版钢琴教材十余册。学员70万以上,遍布全国各地,其钢琴教学视频累计播放量过亿。
2-《社区康养音乐团体疗愈工作坊》
鲁娜,江西中医药大学音乐治疗专业副教授、音乐治疗与社区康养专家。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际音乐与医学协会(IAMM)会员、中国音乐治疗协会会员、江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专家;江西省教育厅"百场辅导进百校"特聘讲师、江西省“映山红”戒毒服务团专家、南昌永桥强制隔离戒毒所音乐治疗专家、南昌百花洲街办桂旺巷社区外聘心理指导教师。
3-《歌唱疗愈与大健康》
赵忠娜,北京忠娜音乐艺术教育创始人、传统文化践行者、国子监官韵经典吟唱传承人、原本性自然混声歌唱疗愈教学法创立者与推广者。Werbeck 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国际教法实践者和传播者新教育艺术教育师训老师、合唱指导老师。深造于李斯特音乐学院,曾获文化部教育部声乐大赛成人民族组金奖全国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主讲嘉宾和示范导师。
4-《琴簧和鸣
——在老年大学组建口琴乐团的实践与探索》
徐皓,口琴演奏家,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口琴专业委员会理事;武汉音乐家协会口琴艺术委员会会长;武汉音协会员;中国大众口琴乐团成员;多次担任亚太口琴节、华夏口琴节、敦煌杯口琴大赛专家评委;曾担任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口琴社团指导教师、武汉市硚口老年大学口琴专业指导教师、硚口老年大学大众口琴乐团艺术总监。
5-《老年大学钢琴教育标准化新路径》
王君宏,中国老年大学钢琴(数码钢琴)标准研究专家组副组长、山东老年大学艺术文博学院副院长、上海歌威乐器贸易有限公司音乐教育总监、陕西省声乐艺术协会秘书长
钢琴集体课教学板块
1-《钢琴集体课教学的
方法论与实践策略》
施忠,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讲座内容:在对中外钢琴集体课教学与研究现状作出总结、分析基础上,通过《钢琴集体课与音乐素养教程》译著的详细解读,提出对当下我国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的若干启示、方法与实践策略。
2-《钢琴集体课中的即兴演创》
何璐,广州南方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首位邓肯舞蹈研究者,何璐乐教坊创始人。
工作坊内容:即兴是人的本能和艺术的原始力量,即兴的演奏与创作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钢琴作为当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应该让孩子们通过即兴演奏与创作来表达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尤其在集体课中更显团体性交往合作与即兴合奏的价值和乐趣。
3-《综合音乐素养融入键盘集体课》
孙伟,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学学院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讲座内容:本讲座将系统阐述《键盘集体课与音乐综合素养教程》的翻译历程及其在使用中的重要价值,将音乐综合素养培养与键盘技能学习进行一体化设计。其核心定位聚焦于非专业音乐学习者群体,为不以音乐为终身职业发展的人群提供了科学的学习路径。在教学场景适配性上表现灵活,既可用于个性化的个别教学,也能满足小组课与集体课的不同教学需求,充分展现了其多元场景下的实用价值。
4-《钢琴集体课的核心教学原则:
同步、互动、差异化》
焦龙,深耕三大音乐教学法与钢琴集体课教学法的一线教师。
工作坊内容:1.键盘集体课的教学大纲的简要概述;2.启蒙段键盘集体的教学流程;3.集体课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法;4.学实操演示;5.集体课的课堂秩序管控措施。
(以上为部分嘉宾及内容,排名不分先后,后续将持续更新。如有变化,请以现场为准。)
2025国民音乐教育大会期待您的到来!
广告